2018/1及2015/10
2018年冬天再次造訪位於塞納河中央西堤島上的巴黎地標及世界遺產-聖母院。聖母院為哥德式教堂早期的代表作,從西元12世紀開始建造歷經200多年才完成。矗立數百年的聖母院不管何時靠近總是讓人肅然起敬。
整座石材建造的聖母院雖為哥德式教堂,但正面卻為長方形,主因完工後期擔心尖塔重量會壓垮教堂而不敢建造,是以正面未見哥德式高聳入雲上達天聽的尖塔。
長久以來聖母院是巴黎宗教、政治、藝術中心,雨果的鐘樓怪人和後來的歌劇創作歌聲魅影就是以聖母院為場景。現今巴黎很多活動也仍以聖母院為場地。
聖母院位於塞納河沖積而成的西堤島上,當時我們是從河的另一邊過橋,陰暗的天空和黃濁的河水襯托中世紀的抑鬱氛圍更加濃郁。這個巴黎的冬天相較其他年度溫暖很多,約莫都在10度上下,2018年1月中抵達聖母院時河岸雖然蕭瑟,但各式渡輪仍見穿梭。
但1月底在回到巴黎時,水位已經漫過下水道逼近橋墩下緣,渡輪也完全停駛。遠在台灣的老公因為新聞報導塞納河水位高漲而緊張的叮嚀我們太危險就待在旅館不要外出,但其實巴黎市區完全沒有影響,一切如常。唯本地報導有近500萬隻老鼠因為下水道溢滿水而逃逸到路面,但我們仍然沒碰到半隻,可能因為觀光客流連的地區通常人潮較多而老鼠走避吧!
位於西堤島一端的聖母院因為十分巨大,要完整照到背面必須退到下一條橋,背面的感覺和正面差距頗大。由於建造地點選擇讓聖母院和其它與民房比鄰的教堂不同,和俗世保持一些距離反而顯得更加優雅矜持。 背面下方植物處是若望二十三世廣場,是座不大的花園。
看完上面冷漠優雅的聖母院,見識一下熱火朝天的另一幕。2015年10月到訪時因為天氣良好,於是現場就是這般光景,參觀人潮洶湧,絕對和陰鬱扯不上關係。
若望二十三世廣場和聖母院背側。
正門入口處浮雕。
大廳和主祭壇。
聖母院最著名的除了外圍獸首的排水孔(不知道為什麼完全找不到相片)外就是內側華麗的花窗。整座教堂被大大小小花窗包圍,其中較著名的是保留三面造型繁複的中世紀玫瑰花窗。這一面是正面中世紀玫瑰花窗。
教堂通常圍起一區訪客勿入留給誠心誠意和上帝溝通的活動專用,及另兩面中世紀花窗。
藝術大家們當然不會錯過留下聖母院倩影的機會,右邊是奧賽美術館畫作,不過我已經忘記是誰的作品,但奧賽展出豈有凡品?
西堤島另一巨作-聖禮拜堂,2015年時因為沒有用網路,我找不到他,2018立志再不錯過。看這張相片可知當時為什麼找不到,聖禮拜堂是左邊突起尖塔處,而且入口不在這座氣派的金色鐵門,而是在相片中再左轉的不起眼小門,於是當時在街邊一堆氣派建築中間我就迷失了…
聖禮拜堂本尊。聖禮拜堂原來是路易九世的家廟,就蓋在他家中間,於是旁邊僅有一小條通道,無法拍攝全貌,要拍攝全貌時周圍的建築就無法避免。
參觀聖禮拜堂真的是一波三折,1月中時碰到例休日,1月底回來第一天經過時居然關閉,而且公告上寫的是:本禮拜堂不定時關閉…,隔兩天羅浮宮出來後直接坐電車過來碰碰運氣,才終於見到得廬山真面目。
聖禮拜堂和聖母院幾乎是同期的建築,聖母院花了200年才竣工,聖禮拜堂則3-6年就完工了,原因是這座禮拜堂原來只是路易九世建來純為供奉保存耶穌受難時的荊冠和十字架碎片所用,旁邊就連結到路易九世的住所。而建造這座禮拜堂的花費居然還不及購買荊冠和十字架碎片的支出,有錢有權人的任性行為令人瞠目。
聖物置放之金棺。
聖禮拜堂特別的不只是存放聖物,建築的本身也令人稱頌,是世界最大無柱式教堂,除花窗外牆外,內部沒有任何柱子,外牆的立柱也突出在建築物外側,當時這些花窗的玻璃經過特殊設計,因為他們會承受一部份建築物的壓力。
由於這座建築的特殊無柱式設計,讓這裡變成和巴黎歌劇院齊名的音樂表演場所,難怪會「不定時關閉…」
其實這裡的花窗不遜於聖母院。
西堤島上有間著名的貝席翁(berthllon)冰淇淋,2015年我是就近在塞納河旁邊的咖啡廳吃了冰淇淋,當時以為這裡是,其實又錯了,不過因為配咖啡喝沒感覺出甚麼。
2018年認真的搜尋了本尊,在10度低溫下只有寥寥數位食客。這次沒有配咖啡,真的比較甜,義大利的比較清爽符合我的口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